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企业新闻
企业新闻

设计的善意”——《现代装饰》创刊30周年系列主题设计师沙龙上海站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5-04-10|作者:昊星控股

设计创意渐成时尚,业内不断有人提出被设计原罪说。如今,各方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在今天越来越成为一种口头禅设计以人为本已演变成一句非常时髦的商业广告语,却不断被庸俗成为形而上的空洞概念,栖身于与己无关的生活与主义之中。而设计对人的真正关怀,却变得难以实现……

  2015331日下午,由《现代装饰》杂志社主办、嘉乐石材与风语筑展览协办的设计的善意”--《现代装饰》创刊30周年系列主题设计师沙龙上海站在上海市闸北区江场三路191号风语筑展览大厦10楼举行。

 

 

 

现代装饰杂志社总经理林松、上海元柏建筑设计总经理史迪威、厦门嘉和长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少川、上海迅美装饰设计总经理赵辉、GID国际设计董事曾建龙、上海熠彩装饰设计设计总监高龙、上海大朴设计合伙人朱小斌、上海尚窗室内设计设计总监李秀儿、海南海派环境设计设计总监吕玉玺、宁波夏志华室内设计设计总监夏志华、大木舒品设计设计总监蒋国兴、上海灵歌装饰设计运营总监刘伟、贵州五加行设计总经理黄河、深圳中装建设技术总监苗日华、苏州善水堂创意设计创意总监朱伟、宁波西格设计设计总监李必胜、嘉兴太一建筑装饰设计总经理创意总监潘新华、上海星杰设计陈宣青、上海乐益装饰设计韩蓓、上海五间堂设计陈胜、上海谨樽设计刘艳荣、上海J&S李洁、嘉乐石材美国AM3公司CEO Roy swindal、嘉乐石材美国AM3公司技术总监John swindal、嘉乐石材总经理郎凌峰、青海天乐实业董事长助理高威、上海风语筑设计副总经理薛宇慈、现代装饰杂志社区域市场总监王建军、刘彦廷、江西赣鄱设计联盟理事长李朝晖等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沙龙由现代装饰杂志社区域市场总监王建军主持,在当下喧嚣与浮躁的社会,我们与设计又如何置身于一个区域、环境和社会的存在关系之中?我们又该如何思考设计中的问题,这已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意识,更应该是一种回归生活本真的设计情怀。

 

王建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今年是我们《现代装饰》创刊30周年,届时我们将举办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今天我们在上海启动我们全年系列活动,本场沙龙的主题是设计的善意,我们希望通过搭建一个平台给更多的设计师一个发声的机会。我们在25周年的时候提出了中国设计再出发,我们在今年30周年时我们倡导设计的回归。设计的回归大家都说要讲究设计的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设计行业是处在一个最好的年代,但是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因为大家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大家都在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就是要回归到我们人性人心对于本质的生活。我们常常跟很多朋友交流,我们作为设计师在向外看的同时是不是应该适当地向后看?包括我们是不是要扪心自问一下自己要什么?过去30年说明了中国一批设计师的成长和崛起,其实向外看老外的东西也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为什么要提出向内看呢?这中间有一个向前看,向前看是大家要走的路,因为前面没有方向,没有人给你指路,只能自己没着走。这时候我们要适当地向后看发现一些我们老祖宗的东西。

 

林松:提供开放平台 助力区域设计

 

 

2015年是我们《现代装饰》杂志创刊30周年,所以我们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今天这场活动算是我们今年系列活动的启动。很高兴今天能在上海和各位设计师朋友相聚,华东作为中国的经济前沿,我们也一直很关注华东地区的设计师群体,希望大家以后能跟《现代装饰》杂志多互动多交流。作为一个室内设计领域的专业媒体,我们希望给各位设计师朋友提供一个完全开放的推广宣传和交流沟通的平台,同时亦为大家各自设计公司的发展和我们中国设计行业的建设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史迪威:价值的重建 以善为出发点

 

当下在设计的发展来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时间点。欧美国家在现代主义的发展过程里,经过约三四十年的发展之后,走到了一个瓶颈,也就是当工业技术在推动材质的运用走到淋漓尽致的时候,设计师到底该往哪里走?

    我认为,这就回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点,在我们传统对于艺术的追求里面,我们称之为真、善、美。善在第二个位置,设计师要同时具有真善的时候,老师不教你是怎样。在设计领域,这就回到了一个寻找设计师本质和人需求的根本时代和时间。

  大概在上世纪7080年代,建筑现象学在那段时间非常火热,业界忽然开始对于所有的,从造型从材质的乱用有非常多的批评,非常多的杂志开始反对和开始对这样一种无限扩张,浪费资源表现的角色开始回头希望寻找一个人性根本里面的价值。这种价值开始,包括几个非常重要的,像加州一个建筑师他写了一本书叫《人体记忆与建筑》,这样一个角色开始回归,人小时候成长记忆扮演怎样的角色?体验扮演怎样的角色?你成为设计师和你过去的过程有没有关系?和你过去成长过程有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在座的各位都只会做一种设计吗?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的设计师做不同的设计?

   国外很重视我到底是谁?我哪里出生?我会做出今天这个设计是为什么?他不再是一个没有根的设计师,而是回头去面对了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在新的材料和设计出来时,每个设计师或多或少都很惶恐,就怕做出来的东西上不了杂志,这时候的问题就出来了。

  我们去看看国外真正得奖的,国外杂志得奖的作品,你用中国现在做的最出色的东西跟他比,真的高太多了。他们做得非常简单,一个楼梯,一个窗子,有一些光影的做法。他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师主要是他对设计理念根本的追求,他成长里认为这就是对的。

  你小时候被蛇咬,从来没有被蛇咬看到蛇是不一样的感觉。我们讲杯弓蛇影,寓言里面讲到,经验常常扮演着成为一个设计师不可磨灭的观点。今天我们设计师在这样一个大环境当中把自己的人性磨灭掉,你不再看到自己,这时候你会发现你不知道你是谁。这样的情况反映到我们今天很多的设计师身上,都是他们的困扰。这样的困扰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在我们装修设计行业进步时需要反省。

  我们过去谋得一份工作,赚得每月工资都很困难时没有机会想,等到你有一段基本的工作才开始想:我能做什么?我要做什么?其实我们这个行业是以为出发点的,当你是一个渺小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你认为怎样的东西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东西对你的打击最大?这时候你会发现,当你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你会不会尊重别人的要求呢?

  人心实践中不断看到自己被磨灭,当业主不了解你可以忽悠他时,你怎么做?以人为本,以人的经验为本,以出发点为本的大环境它存不存在?其实它在我们人心里是一直存在的。上帝造这个人为什么让你从小长到大?从在襁褓的婴儿环境里面长到你,你在不好的环境里面越来越茁壮,你不可一世的时候是否还怀有着赤子之心和基本人性里面对于弱小,对于无知人的一种尊重呢?那个其实就回到了我们这里可以发觉的一个重点,就是的追求。

 

孙少川:设计就是不断的研究细节

 

 从做设计到今天,我觉得我不仅仅是在做设计,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更多地探讨我们的设计研究。因为这样一个研究的成果,可以让我们使用无数遍,我们也因此得到很多的好处。

  既然很多业主付了很多设计费给我们,那我们设计师要干什么?我们要做的东西肯定比业主的要好看。既然我们是一个专业的设计公司,根本不需要跟人家谈这些。说你这个空间做出来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达到怎么美。我觉得我一直以来都在努力从另外一个方面去为业主创造一些真正的设计价值,附加的价值。

   我在很多设计项目中,一直在研究功能和材料等细节。第一,我希望我用的材料损耗率最低,这是我每一个项目设计一定要做到的。假设这里面铺了这些地砖,地砖要节约材料,还要为施工提供有力条件。如果地砖工人一天可以铺20平方,希望通过我的努力他一天可以铺30平方。我要控制材料的力量。

    第二,在空间的设计上,我们好比一个吊顶上面的设计,大家可以忽略掉我们光源的设计,一种是基本照明,一种是灯光的氛围设计。在这里面使用这么多了,照明第一,有没有真正达到我们提出来的绿色环保呢?这些东西都是我在设计过程当中很注意的,我希望达到最基本的照明和灯光氛围,我希望功率减到最低,这也是我在设计时一直追求的。

  所谓的环保低碳,我就开始研究我们每一盏灯,串起来的电线我希望它是最少的。每一个项目我都在排算,电线从外面进入到里面空间我应该怎样布灯电线才能达到最短的线的距离,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另外,所有空间设计什么最重要?我认为无非是两种。第一,所谓空间应该是为人设计,我不管是酒店空间还是哪里,两方面不应该有动摇。第二是健康,人是空间的主要。所以设计出来要真真正正为人服务,人的健康从哪里来?我们大的环境破坏掉了,城市里面汽车尾气水也破坏掉了,只有人居住的空气是健康的。加上如今所有的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像甲板、化工油漆,这些如果在我们设计空间里面没有慎用,我们的居住空间也都非常不健康了。所以我也在做一个健康空间的设计。

  谈到健康空间,我在我自己的办公室做了十几年的实践,最终实现了我所要的健康空间的设计。我的空间大概有60多平方,大概我可以把所有窗户全部密闭,我们在场所有人都点烟让我们闻不到烟味。我不需要利用到排风扇,利用我们空气当中的正负压设计就可以达到。让这个空间里面所有人都闻不到烟味,可以正常排烟,这是我设计出来的,真的很不容易。

  再就是真正人性化的设计。人性化我提一个最简单的,好比今天我们在座所有人在这里,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我们今天手机拿出来了以后每一个人当手机没电时怎么办?找充电器的插座应该插在哪个地方。我们的设计是为人设计的,只要有人的地方都可以有一条线拿出来在位置上面可以充电,这也是我一直在探讨一直在努力去做的东西。

   再谈谈吊顶,很多人没有关注吊顶。吊顶设计最有功夫的是后面没有吊顶的所有设备管线,那些才是我们室内设计真正要去研究的。我从1996年做到今天的所有设计,没有一个吊顶在现场不可以实现。我一直在探讨所有吊顶里面所有的设备跟结构,那些才是我研究的一个真正方向。这里面每一个空调口,包括石膏板顶上的每一条线,从哪里走过来到哪个地方,其实就在我们这个方案设计里面全部划出来了,一条消防管、一个空调风管,应该是在哪个地方?风管直径多少?这些都是我在设计时花了很大精力研究的。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些东西呢?我的设计出来之后我要保证百分之百在我的设计项目,我的空间里面,一定可以达到我设计效果,满足我的设计要求。这么多年来,1996年做设计到今天,我从来没有因为一个项目派设计师到现场服务的。

   很多设计师甲方催的那么紧,我们跟人签合同了应该赶紧出图,不然甲方就对我们有意见了。我设计的过程可能跟甲方签的时间有了延期,但是我会提前和业主沟通。你要让我提前给你保证可以,但是设计的深度不够。不够的话对你的影响其实很大,哪个地方做不了我考虑不周,其实会导致你后面施工周期更长。如果我们能做到主动式的服务。如果我提前跟业主沟通的话业主会很感动的,我往往有时候项目会延长几天,但是我的深度会做得很深。

  我做的所有空间设计,只要是我公司完成了任何一个项目,我进到这个空间你可以问我任何一条梁,任何一条消防管,所有它们的直径是多少,包括断面,建筑层高,哪条线走到哪里,直径有多大都可以,30层大楼都可以,只要我设计过不用思考我可以直接回答。我一直在努力,在更多的在施工图里面解决问题。

 

赵辉:设计师就是一条能落地的红线

 

 

我今天不想讲太多的设计,我只想讲我们设计以后怎么去走。2014年我们跟正大老总戴志康先生有过一次交流,他这个人很随性,也很直率,给我的感觉非常好。他说我不会讲什么,我们大家就像聊天一样,他在世界上的位置很高。他就问了我和其他朋友一句话。这么多年,从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你们在座这些设计师也好,老总也好,你们是不是做了很好坏事?我觉得问题非常好。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这些年包括我在内做了很多的坏事。

  很多业主提出来时间的问题,和设计风格以及要达到的效果,我所投入的资金比例,在座大家都是做设计的,我一说就清楚了。这么多年我作为设计和设计公司的领导,我肯定做了很多坏事。在设计上,包括原材料的浪费,施工上的浪费,包括环保上的污染。前面装修好了,两个月就拆掉了,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这些年我也做了这样的事情。

  2014年我们公司开始调整,像孙总讲的一样,有很多的东西回到最初的原点,到底你设计的每平方米的电线是多少?你用了多少的石膏板?用了多少人工?是不是在前期就可以把它定位得很准?甚至我们公司就讲说,能不能把每根钉子的尺寸、比例、根数算下来。这样觉得有点过的,但是一定能做得到。

  还有一个例子,现在政府提供互联网+”,有这样一个口号,所以我们设计师在这个时代也得变,也得改,因为时代不同了,不像我们小时候路上只有几台车,现在马路上全部都是车子,安全什么的都不行。

  2014年出了一个“U+”有这样一个产品,是小米投资的,收购这个产品。谈到以人为本这个事情,现在到处都在讲,这是一个广告。三天前我跟“U+”的老板刘总和合作伙伴张总,我们在上海的第一家店就探讨,什么是以人为本?我们就聊到了这个话题。

  当初谈以人为本大家都没有头绪,都停留在精神层面,全在精神层面探讨。U+我说心里话,我只在技术层面上,材料包括施工流程,包括整体工程造价一些东西,我给了他很多的技术支持,但是这个店最终完成不是我做的设计。为什么呢?是U+自己的人员做的实践,他们是怎么来做设计的?

   我们U+国际公寓到底是给谁做的?给人做的吗?客户群是谁?他们每次回到这个公寓给他一个主题是,你到家第一步你所有触手可及的东西都是对的。所以他们这个项目经过最近这两年成功了,小米收购的时候我说又一个中国梦的诞生。我们在2014年做了交通大学房地产总裁班的研讨会,在会上很不客气地刘总说了一句话。所有设计师都完成不了我的设计作品,这是他的原话。说我们国内的设计师完成不了他这个产品的设计,我很理解,因为从U+的诞生到结束,我始终在这里面经历过。

  成本,他们酒店所有的管理都是U+的住客自己来管理他自己的产品。他没有什么运用成本。假如说组织一个活动,自己组织,跟我们装修是紧密结合的。我们的设计能不能和客户做到一个共识?不是完全以客户为中心的。我们设计师也是有缺陷的,我在一部分时间停留在精神层面,没有落地做一些事情,包括价格、客户都存在一些问题。

  从以人为本的主题出发,我们室内设计师在空间中的角色是什么?我觉得角色就是一条红线,就像男女搞对象一样,怎么样把这条红线牵的更好,让中间的路程更短大家都满意,我觉得这是我们最终的一个定位。你设计师肯定不是设计主导,肯定不是的。如果是的话这个酒店也很快就关门了,经营者和消费者才是最终的主导。

   提到材料这块我想简单说两句,不说哪家酒店了。我去了几家酒店都是五星级、六星级,我住进来一看材料很漂亮,真的很漂亮,灯光炫丽很吸引人,但是使用不方便。圈椅的扶手可能会触到旁边,不太方便。

  还有深圳一家酒店,五星级酒店衣柜的门打开之后抽屉拉不出来。再有镜子找不到上面明镜的把手在哪里,我作为一个设计师我搞了10分钟没搞开,最后下死手掰开了,最后坏掉了。我们现在设计真的存在做了很多坏事。别看你是五星级六星级,你去日本韩国看看,很清贫,但是文化素质和文化背景不一样。我还去了一趟安藤的宝贝大剧院,我挺替他们悲哀。作品很好,但没有做出来,非常粗糙。我看看就是外立面建筑可以拍照片,里面根本看不了,粗糙的不得了。一个再好的作品,没有好的施动单位和业主配合你,没有设计师跟踪是不行的,所以以人为本不能在精神层面,要落地。

 

曾建龙:设计就是解决人的生活需求

 

 

我觉得设计回归到最原本的生活方式,包括刚才老师在讲材料设计的研究以及赵总对设计这么多年执行的心得,每位都讲了各自真正在生活当中体验到再植入到设计里的。

  从业这么多年,给我体会最深的是,现在当下的设计群体给我感觉不是设计师在玩设计,是摄影师在玩设计。我们现在的传媒时代、信息时代,所有信息资料都是通过传媒的图像数据化来感受作品的存在。所以变成所有的作品都非常得华丽,非常得美。但是很多时候真正你走到这些所谓大师或者所谓很美的图像空间时,你会一下子印象完全颠覆掉。

  设计师可能都完全忘记了设计的最核心是什么?就是解决人的生活需求,就是商业的需要,我觉得这是最根本的。但是由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构造,我们的经济发展,包括我们多元媒体的植入以后,会产生很多年轻的设计师不断为了追求达到社会的知名度跟效益化大量做一些形态主义的设计。我觉得我们现在所谓讲设计归真格局,我觉得应该真正把设计落到生活所需要的点上,那个点比我们去拿一个奖更重要,这是我的感受。

  我觉得设计没有好坏,我也一直在强调这点。设计首先是要解决人的生活需求,你把这个阶段的人需求满足到最大化就够了。如果你只是拿作品区PK他的高度,但你要考虑到作品背后的使用者是谁,作品背后的消费者是谁,我觉得这个才是很重要的。

  2014年我有幸接到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的任务,我是第一季设计师,我也没有想在上海都市这么繁华的地方,当我接到这个案子的时候看了现场,距离半岛酒店大概500的地方,但是我们想象不到那个地方一个是非常繁华非常有价值有品质的一个空间,一个是你想想不到的贫民窟。一个楼层18户人家生活在不到三米宽的弄堂,他们17户人家的生活都是在这个弄堂里面,30几天,每天都这样延续。17户人家共用一个洗手间。

  我们接到这个案子看了这个老人家,对我感触最深的是设计师要改变现状,改变我们客户的生活品质生活需求,我觉得这是设计最大的价值,那个瞬间我觉得所有的东西外象都是假的,还是回归到真正的原点,设计的原点,就是本真,生活的需求。所以我们也用我们的努力改变一个40平方,居住两代人三房两厅两卫的一个格局。因为家庭的这种状态,孩子都没有结婚,因为没有人愿意跟他们生活在一起,真的非常糟糕。

  我们18户人家30年日复一日的生活方式,都过在通道里面。那天刚好是快到10点钟我们去了,我们看到有人做做饭,刚好有一些老爷爷他从房间提痰盂罐,就是老上海的移动马桶。我本来还不知道那个叫什么。我对这个场景感触非常深,一个人做菜做得非常香,一个人抬着一个痰盂罐子走过去,味道混合时你会想到他们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而且这个过道的安全隐患非常多,都是一些破碎的电线跟油腻的污垢,在这个空间里有30多年的积累。整个空气有点发臭的味道,所以这瞬间让我震撼很大,我努力改变那个格局。

  最后我们很成功地用我们力所能及的方式,我们作为一个设计师用我们的本质改变那个场景。我们也跟卫视说,这个通道不在我们的任务之内,但是我们能不能改变它?我觉得那个时候已经不存在钱不钱的问题,不存在什么形态,就只是想改变,就是我们作为设计师真的想改变那个瞬间的状态。所以我们努力花点钱跟电视台一起把那个通道给改了。

  改完了之后我觉得18户人家能够回到最开心最好的一种生活环境,他们每天自己有自己的厨房,而且这个厨房是很干净的,是独立式的。回归到三房一厅两室的14平方。

  当我们改造完我们感触最深的是,那个老爷爷的太太90岁了,他就告诉他老婆你要多活几年,他儿子说,我终于可以实现我的梦想,其实很很简单,他的梦想就是找一个伴侣快乐地生活。这时候我觉得作为一个设计师设计本质的价值就存在了,我觉得设计可以改变生活,设计也可以改变某一些小众的梦想,这时候我觉得我们设计才能够回归到最本质的点。就是设计回归到生活所需的那个面,把设计最大价值化,先考虑生活的根本,未来在根本的形态下,通过我们对美学的追求跟把控,植入进去,我们用最环保最省工艺流程的方式去组成一个家庭的呈现,我觉得这是我这段时间体会最深的一个过程,所以,设计回归本真还是非常重要的。

 

高龙:设计映射的是生活的风格和态度

 

 

刚刚老师谈的我比较认同,现在我们很多的设计都不是设计,是摄影比赛。很多人拍了照片去修图,这些照片这些角度跟设计没什么关系,而且在那里面并不重要,所以这个照片很多都是断章取义的,你到一个设计空间看,跟照片的呈现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我们做设计时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大师,根本没有人踏踏实实研究很基础的东西,都是从形式出发。我在大学当了十几年老师,教环艺,我开始很有激情,但是教到后面我实在不想教了,因为现在的学生太功利了,总是问我做这个设计出来能挣多少钱?我觉得我教这样的学生太没劲了,然后我就从学校出来了。

  说到设计,我几年前春节时我去奥地利,那时候下雪,早上我们在伊思布鲁克小镇出来,很美的,一个车站的小地铁就知道这个是扎哈的东西。车站很小,早上没什么人我就去看一下觉得都不错。扎哈的东西我现在基本不看,因为这种东西都是明显式的,他做的东西已经是完全是一个形式的,他在中国做了好多东西体量无限放大,因为他的明星效应,但是你说这个东西真正好在哪里?有的开发商就是从炒作卖点上,名气上来讲的。

  我觉得我们设计师应该踏踏实实做设计,而不是觉得每个人都是大师。我们圈内好多人一个作品拍好了几次拍得不好再找另外一批设计师拍,还要灯光打一下。这种已经脱离了设计本质的东西,我其实看过很多空间,真的是不怎么样,对于平面功能的划分都不好。

  作为学美术出身的设计师来说,从一个形式出发简单,做什么风格是很容易的。但你表现生活的形式,生活本来的东西,设计师背后的生活态度比较重要。

  我自己也有很多体会,我刚到学校时条件比较差,在学校旁边买一个房间60平米很小我自己设计了一下,装修了一下花的钱不多,但是后来还曾经得过奖,我住了很多年。当我住了六七年我卖给别人,客户跟我说你这个房子装修了有一年多吧?我愣住了,我已经住了这么多年了。我住的比较简洁比较干净,60平米一房一厅的概念,厅就是我的工作间,很顺其自然。那时候我的工作方式就是这样。

  后来我一个人住了一个180平米的房子,我想想这些功能是必须要有的,工作间、室居室都有,后来我住了好几年,我一回来就到我的工作间,好多房间我都没去过。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设计师还是要研究这个东西。

  我们现在一直帮开发商做,最近不忙了我突然想起来我要设计自己的家了。两三年前设计了,做了一半扔在那,设计师就是一忙把自己的活扔在一边,去做项目,做到最后一直没什么装修。我现在去装修看看已经改造了很多了。我现在就想我当时为什么会这么做?跟我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然后就把很多观念推倒了。这两年我就想什么是我需要的东西?我不需要很多花哨的东西,我做出来不是给看的,是我自己的一个生活方式一个写照。

  帮客户设计我觉得也是一样的,我们帮很多开发商做,展示样板房的时候完全就不考虑什么造价,只考虑效果,那是一种很商业的空间。但我们在做精装修时,有很多地方设计要考虑人居住怎样便捷,不光是做背景墙,那都是很次要很简单的东西,关键是把空间,人的活动空间流线的空间,细节方面要考虑得深入,而不只是纯粹的一个形式。现在表面化、形式化太多了,所以这两三年我不太出来。我觉得大家都是凑这个热闹,没有实质的东西,都是拿表面的图片,其实图片跟你的设计是完全没有太大联系的东西。而且我也看到很多不是这个行业的,或者是想我们要给设计师颁个什么奖。

  现在到处都是大奖,太多了,这个奖有时候拿出去你都不好意思说。因为那个奖一点都没有含金量,作为评委他们也不太懂的,就是来一批人找一些东西最后大家分分奖,毫无意义。

  我们目前看到《现代装饰》杂志国际传媒奖的奖项水平还是蛮高的,还是比较公正的。不像国内很多就真的是分奖,看看都是老面孔,也没有设计什么有新意的东西。所以作为媒体,这东西要有一个导向性。现在很多媒体根本就不懂这个东西也在做这个事情,我觉得这是蛮可悲的事情。

 

蒋国兴:设计十年 回归本源

过去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做装饰,做一些比较回归的设计,跟别人做的不一样,我们在做我们的东西。

   设计十年,前面从开始理想很大,但有一个温饱问题,如果温饱解决不了,什么理想都没有。首先说大一点,是中国的体制还有设计人生观跟我们有所区别。

  我前几年在深圳跟几个外国设计师在聊,人家是这样做设计的,很感动。他们做设计不要考虑做一个别墅就做一年,做一个设计做一年。对于一个客户设计可以服务一辈子,对于我们不行,我们这边现在肯定不行。我们要谈一些实际问题。他们包括工程包括服务所有都交给他,后面可以拿很多钱。我们有一个设计师就直接问他,是不是可以很多钱?不是,他们就是设计多少拿多少,钢筋多少提前说,都可以写在合同里头,剩下所有的一切都交给他,然后要拿着东西住进去,在中国几乎不能这样子。因为他们那边每一个东西都有发票,他的信用很关键。所以我们也在努力,希望整体的素质都能提高。我们设计师只是其中一环,包括业主也很关键。

  设计师在空间中的角色,我随便聊聊,我们现在工装做得比较多,餐厅做得比较多。我们在里头是演员,我们不是做设计,我们给他一个设计,不是的,真正导演是谁?是业主,业主在导演。他的素质可以决定你的一切。他为什么比我们重要?他是导演,如果他其中里面一环不同意,我们这个设计什么都不是。

  我们做家装其实就是一个提升,我们研究业主的想法,跟素质有关系,他希望欧式什么式什么式,比我们要求还多,我们只做种式,他说不行,我们在他那里面做提升就行,就是这种感觉。

 我做了差不多十年,我们材料的应用上面用高档材料极少,几乎都是大理石什么的,我们名贵的材料很少,都是用凤尾。像日本、韩国,他们的东西就是回归的感觉,平静感。由于以前所有一切体制造成了这个结果,我们做了一点区别于现在在做的这块,包括我们比赛参加非常多,我希望用我们的力量能够在里头做点能回归感觉的东西出来。

 

朱小斌:设计需要匠人精神

 

 

我们这个团队,真的是幕后英雄,从来抛头露面的机会很少。像刚刚几位前辈讲了很多,我们都有很多同感。今天听了各位老师讲的,第一,为什么要设计?设计到底解决什么问题?包括现在设计市场一些比较不好的现象,这都是大家存在的一个问题。

  今天的题目很好,设计的善意,我认为这是中国的社会问题,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包括你跟所有社会或是跟环境之间,其实很多都不是很善的,因为大家都在为自己考虑。

  设计公司首先要生存,设计师也要解决吃饭的问题等等,还有刚刚几位老师说的,也做了很多的坏事,都有这种状况。但是到了今天这个阶段,我觉得应该是作为我们在座各位来说有一种责任。我还要继续吗?我能不能对这个社会、对人、对所有的一切表达我们的善意?这是我今天听下来各位都有的同感。

  所以我岔开讲一下。从我们自己这个行业本身,刚刚前面老师包括几位前辈讲的都很好。如果作为设计师,他画出去的图纸怎么样减少浪费?怎么样创造更大的效益?怎么样让客户更实用?去掉一些花哨的东西等等,是因为我们这十多年发展太快,跟不上,像老师这样的人太少了,其实这个就是现状。如果我们现在的设计师每个都像这样走过来,我们整个市场肯定不会像今天这么混乱。但是没有办法,中国这十年把别人30年、50年的路已经走过了,所以这就是这个阶段遗留下来的问题。我们作为一家深化设计,到了今天我们大家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或者自己的方向了。

  我相信以前很多设计公司一样,只要是活都会去接,因为要解决吃饭的问题。但是你是不是在这里面专业化程度最高?其实很多都做不到。就像刚刚前面各位老师讲的一样,如果你要做到这样,你的投入是非常非常多的。你要付出去的努力是非常多的,可能你得到的很少。包括我们整个社会,你的客户给到你的条件,给的这个时间,包括所有的东西能不能支撑做这件事?其实都会碰到很大的现实问题。

  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每位设计师和公司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未来十年我要往哪个方向走?这个可能是大家要思考的问题。另外,我还能给后面来的人给他们留下一点什么东西,我觉得这是最主要的。所以从我们自身来说,我们也是误打误撞,我们也是为了吃饭的问题去定位了我们的深化设计方向,其实我们的客户就两种。

  一种是扎哈这种境外大牌的公司,我们把他做落地。还有一种就是业主,请了这些大牌设计来需要保驾护航,所以我们基本是做落地这个工作的。我们也在努力把这块工作尽量做到标准化,包括有很多的经验。

  其实现在在这个市场上,未来大家分工都会不一样,专业会越来越细。专业误导也有关系,每个学校的老师教导学生出来都要往设计大师的路上走,其实在整个设计的产业链里面我觉得有很多的专业细分是可以让大家在每个小的领域,你能做到在这个领域是很牛的,其实这也是非常好的。

  在今年网络上提出了匠人精神再提出来了,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你同样把这个图画好,你同样把这件小事做到极致,其实一定有你的市场,未来你的个人价值等等都会体现。

  包括对设计师而言也是一样,比方说你是做专卖店,你是做餐厅,你把这个东西研究到你是最牛的,其实客户肯定会找到你。

 

李秀儿:设计应该为大众服务

 

 

我是80后,经历比较浅。我很羡慕做酒店比较大的设计师,我自己做的最多的就是服装专卖店。我跟服装品牌有合作,他们会给我顺便做办公空间的这种业务。但是我在这块相对比较专注。

  说到设计师在空间产品的角色定义我也一直在思考,刚刚自己写了一点。从商业空间的角度我一直是把自己作为业主来对待我的项目。无论是商业价值还是经营思路还是成本投入,这些我都会一一盘算和思考,这个对于业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我又站在设计师专业角度与业主共同提炼内心深处想要真正做这个项目的目的,或者说是精神层面上的一些需求吧。最后我才去做空间营造的一些东西,这只是形式的问题了。这样我们做出来的东西相对来说就会有些内在的东西。

  首先这个东西肯定会打动业主,我能把项目拿下来才是最主要的东西。这个项目呈现到消费者面前也一定是打动消费者的。回到我们的主题设计的善意,我想说设计是应该为大众服务的,我们现在设计上海,包括展会上,产品真的太贵了。有一个蛮有意思的用纸做的屏风,很好看,看说去应该是蛮环保的,应该是成本不高的,我觉得很好玩,我就问他这个多少钱,他说一万多块钱,就一点点的屏风。如果是这样的话消费者怎么消费得起呢?所以如果设计的善意应该更加为大众考虑,让普通人都能消费得起这个设计,这是我想说的,也是今后我想要更多考虑的方向。

 

黄河:设计应看准人的需求

 

 

先不说设计,我只是觉得我们做设计师,这个行业现在责任越来越大,我们在改变我们周边人的生活习惯。做酒店在改变他们的睡眠习惯,做家装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做商业空间在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所以做设计师不仅仅是一个环境的改变者,也是一个生活的改变者,至少是餐饮生活的改变。

  在这里面现在的引导,三星级不满足了,五星级不满足了,变成六星级七星级,标准都越来越高,就造成了过度消费和过度包装,这种趋势我觉得特别不好,我也想慢慢地在我的项目上改变这种趋势。还是我们讲的以人为本,话讲的比较多,但是我们觉得真正的是功能至上的,用最经济的或者最合适的材料表达一个最好的空间。

  在国外的发达国家现在也开始走这个路线了,老师有师德,医生有医德,设计师应该有设计师的道德,在投入的生活方式上更加人性化。在此基础上,一般的老百姓用同样的材料和钱肯定没有我们做的好看,这样才能体现我们设计师的价值,而不是我比普通的老百姓多花十倍钱装修了一个比他好20倍的东西,这个价值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概念。我们应该去往更深的程度上思考我们设计师的责任和设计方法,甚至包括《现代装饰》这种媒体,他也会引导着设计的潮流方向。

  这个潮流方向往小了说是一个美的方向,往大了说会造成大家的审美习惯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可能会对我们的地球、环保,有更大的影响。我们这几年的方向都在往炫,反复的设计上发展,我觉得真正在体现质量化应该美一些。不用看未来不用看国外,就看现在人需要的主题是什么东西。

 

朱伟:原创理念 回归本心

 

 我作为设计师的出发点,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用自己最原创的理念,用自己最回归本心的状态来做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物尽其用,人尽其力,这是一个设计师最重要的想法,也是要追求的目标。在追求空间环境的时候,我们要让他这个空间体现一个体系,他的一种思维方式,他的空间呈现,要有情景化的概念,让这个空间有它独特的魅力。真正的目的就是让这个空间以人为本,就是心灵上的共鸣,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设计师想要追求的方向。

  当下很多设计作品是五花八门,由于社会浮躁的因素造成了很多形式,表面的形式大于内容,就造成很多项目一点都不实用,这是我目前看到的现象。我觉得通过这样的交流跟大家一同分享,包括前面几位老师的观点,大家一定要从某种角度把这个理论体系树立起来。也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能够让我们的当下设计能够做出更有代表性的,实质性的内容,这也是我们要追求的方向。

 

Roy:设计和施工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关于五角大楼项目施工的一些经验,先分享一下这个项目几个主要方面,替换窗户系统还有外墙系统。最开始CIA和政府部门决定要进行替换主要是因为他们认定这面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就是五角大楼的一面。

  我们当初是被要求进行外墙以及窗户的更换。首先要生产窗户,在外面进行钢结构的更新。我们在外安装钢结构还有特殊的材料。当时完成项目之后还有一些人在五角大楼还没有离开,那时候攻击9·11的事件开始发生了。

  当时我在现场的员工很安全,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而我当时正在进行商业之旅,我的同事给我打电话说五角大楼被攻击了。然后我询问,被攻击的地方是不是我们刚刚完成的地方?还是其他的地方?随后通过电视和照片显示,我意识到飞机撞的一面就是我们刚刚完成工作的一面。所以对于我们在过去那段时间做的所有工作,实际上是有效的。如果那个不起到作用的话,我现在可能已经在监狱里面待着了。

  整个建筑在袭击中坚持了两小时,给建筑里面的人有时间离开受攻击的地方。你要考虑到飞机装满油刚刚从飞机场起飞,是加满了燃油的飞机。白宫是五角形,大概60万平方米的面积。我们两天之后受工程师所邀开始进行修复。在事情发生48小时之后进入到建筑中,这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场景。在大楼里面因为高温的原因,很多都被烧掉。我们在2010年完成的整个项目进行了建工的替换。

  很高兴能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介绍一下我的背景,我在建筑设计领域有40年的工作经验。在美国和欧洲我们为很多著名的项目进行了工作。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些项目是在阿富汗重建的美国使馆。我最好的朋友是设计师和建筑师,我一生都在跟我们一起打交道,来探讨关于功能灯光和颜色的内容。

  对于我来讲我很高兴看到的就是设计师花了很长的时间进行工作,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很简单。我作为一个纯建筑商,也作为一个工匠,我之前接受过这方面的专业的培训。这也是很高兴能看到,设计师的想法在我们的协助下能够最终实现。我想跟大家再分享一个他的故事,跟这边在座的一位设计师之间的故事。

  在两星期之前我在厦门有机会跟孙少川老师一起参观了老师的设计室。当我走进老师这个设计室时,第一感觉非常温馨,一切都非常有秩序,而且简洁。老师跟我和我的团队分享了一些工作上面的设计的文件。

  对于我来讲感到非常震惊,因为我在美国那边收到很多著名设计师的设计文件是非常简单的,这样就让我们作为一个建筑商来讲,事后要解决很多问题,而不是因为图纸设计得非常简单。当我看到老师的设计图纸时,我感到非常震惊。我看了一下这个文件的图纸的具体内容,对于我来讲在中国给我的感觉就是这种设计是从设计师进入到设计的环境之后,每一个细节都会被认真地考虑到。

  当时也跟老师提过,可能的话把一些图纸能够带回到国内,我想跟当地的设计师分享一下,看看到底什么叫做真正的美国设计。在美国,显示这种漂亮的石材,细节上的设计已经在90年代停止消耗了。现在的大公司已经开始意识到关于建筑的设计,是要以人为本的,而不是简单的因为预算的原因来节约成本。

Roy先生发言由高威先生全程翻译。)

 

   夏志华、吕玉玺、李必胜也分别做了简单发言。

 

【互动提问】

 

 

夏志华向孙少川提问:你提到的施工图做到可以不到现场,那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件太难的事情了,如何才能做到?

  孙少川:其实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我从第一天开始做设计时我就开始在探讨,第一做设计到了现场会偏差很多,对一个设计师来讲我们是在每一次失败当中去长进。,很多细节,是我们不断地一次一次判断错误,然后去总结经验,这是我在做施工图的经验。

  黄河向孙少川提问:请问你整个团队怎么锻炼成这个样子?员工有没有办法根据你的习惯来做设计?还是每一个项目都要你来做很深入的沟通和指导?

  孙少川:我觉得我基本上所有朋友到我公司,应该很少有人看到我在做设计。但是只要是我公司出了任何一张施工图,大家可以随便问我。包括我用什么材料,什么标高做了哪一条灯槽,随意任何一个尺寸,是在我每天上班大概半小时,我会把我整天的工作交代给每一个人去做。设计最基本的,我从1996年设计到今天,没有一个灯槽是一样的,没有一个结构尺寸是一样的。我也没有设计过一条T角线是一样的,也没有做过一个窗台是一样的设计。我希望人家拿了很高的设计费,我能为业主做什么,这就是我的价值。其实我做方案设计有两种。当我时间阶段不是很紧张的时候,我会交代给底下的人去做,当他做得不行我来修正。如果说一个设计项目周期很短,从头到尾肯定是我自己把握了。这是我的工作经验。一般重要的项目从头到尾方案都是我到最终出徒,每一个过程我都在检查。我的工作方式和大家不一样,有去过我公司知道我是一个长桌十几二十米,员工全部是面对面,我的工作流程是看了一个最底下,或者最前端或者是末端,我会转一圈基本看完之后直接在屏幕上面看我每个员工做得东西,我直接在后面点告诉他们哪些要改,哪些要修正,哪些不对。哪怕是一条线的交叉有延长线没有剪掉,我都可以发现。包括哪一条线的线宽是多少,我只要看到他们移动的屏幕我可以发现,这是这么多年我的工作经验,和你们不太一样的。

 

【沙龙总结】

 

 

史迪威:设计的善意我一开始起了一个头,各位都在各自的角度和专业里面有一个更深入发展的想法。我本来想延续这个设计,到底我们是设计师做一个额外的善意为了你的业主呢还是设计本身就是善意?其实这两者中间有一个分界点,就是我和他的关系,还是我做那件善意就是我设计的本身。

  我今天想传达的意思,设计和善意他应该是本身,在一个更高的步骤里面,你可能在路边看到一位阿姨跟你拿一个铁罐子跟你要钱时我拿出铜板给了他这是一种善意,你和她是对立的关系。

  我自己设计时体验到,当你在思考你的善,帮业主完成时,你要思考你是否有一种要把这件事情做好的心态,这个心态是成就一个好设计师很重要的。你不是做一件额外的事情帮他想,你不是做一件额外的事情让他觉得很舒服。你是在做设计师就该具备的事情,我们讲匠人精神,很多设计师到了一个高端以后,他对内心有要求时,他把善和自己对设计的认知是结合在一起的。

  我们中国现在有太多的向外求的心房,其实对内对自己的锻炼非常重要。我们要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强国,其实就是锻炼设计师内在的心智、能力。这个心智能力我一直在强调,它是来自于你的经验,来自于你认为一件好的事情我要让它成功,因为我以前年轻的时候,小的时候得到纪念品我不喜欢,我要把我不喜欢的改变过来。不是因为业主跟你说了好话,不是因为你多收了他的设计费要帮他做好。等到一个程度时你会发现,设计师对自己的善意做了一个很直接的要求,但是那个善意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我今天讲的也是心理的训练,设计师在未来的发展里面,对于外面的寻求和对内在寻求同时要兼顾,兼顾到的就看自己的体验和心房,这个没办法强求,每个人天生的心态和背景不一样。

  我认为今天提的善意,就像真善美之中的善,的确是我们学校里面没有人教的,的确是你自己在你工作的过程当中去修炼的。的确是你必须用你一生才能慢慢体会到的。

 

最后,嘉乐石材美国公司市场总监John先生和嘉乐石材总经理郎凌峰一起为现场设计师作了嘉乐石材主要产品介绍:

嘉乐美国矿山位于美国阿拉巴马州。整个矿山面积在200亩左右,长度在37英米。作为阿拉巴马白独家的矿山,我们这个矿山可以持续开采超过150年。阿拉巴马白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19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时候,阿拉巴马白被广泛地用在美国各种著名的建筑物当中,这其中就包括美国国会大厦的林肯雕塑。还有就是美国林肯纪念堂,林肯纪念堂的天花板也是由阿拉巴马白制作的,因为本身有一定的透光性,可以允许自然光线照射进来,这就是为什么使用我们这个阿拉巴马白。我们现在目前正在给纽约非常著名的房地产项目供货,这整个项目使用阿拉巴马白的面积达到2000平米,这个公寓被誉为阿拉巴马的最中心区。

 

 

另外,我们的材料用在厨房还有浴室里,大家看到的这个工程是一个非常非常著名而且是非常昂贵的地产项目。这个楼盘上面有4个阁楼,每一间的售价大概4000万美金。我们矿山上使用的所有机械设备都是产自意大利最先进的矿山生产设备。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照片上矿量基本都在2.7×1.8×1.5米左右,重量都在20吨左右。我们大板在27×1.8米左右,质量有4.5米。我们这个材料是非常坚硬的一种材料,这个材料不需要任何的面胶,都不会破碎。我们这个材料广泛被应用于室内室外各种产品中,各种应用中都可以应用到我们这个材料。

  我们的矿山有几种不同的颜色,里面有白色、纯白。纯白的,还有带一点细纹的,还有带重纹的,还有带绿色纹的。

 

 

 同时我们要介绍我们另外一个矿山,是由土耳其团队在土耳其运作的,名字叫做毕加索黑,这个材料是目前为止最独一无二的黑色大理石。这个材料跟刚刚的阿拉巴马白一样,不需要面胶,非常容易加工。在我们的矿山里面差不多有六种类型的毕加索黑,大家可以看看我们应用它的照片。这些照片都是做的对拼效果。我们这个材料目前为止以这种方式来销售给欧洲,当然还有土耳其和美国市场。我们整个团队刚刚参加完中国厦门国际石材展又参加了伊兹梅尔国际石材展,在上海国际设计展览会上我们两种材料同时受到大家的关注。

    (John先生发言由郎凌峰先生全程翻译。)

 

 

 

1730分许,上海站设计的善意设计师沙龙圆满结束,整个沙龙,与会嘉宾围绕设计以人为本的讨论展开,作为设计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人,推己及人。如此,才会心存善意,空间(产品)才会有人性,合乎人的需求,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场活动,特别感谢嘉乐石材给予的大力支持,同时亦感谢风语筑设计对于活动场地的支持。活动结束后,在场地支持方风语筑副总经理薛宇慈的邀请下,全体与会人员分成两组,逐层参访了风语筑大厦。

COPYRIGHT © HOWSTAR HOLDINGS 深圳市昊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2132139号-2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0089号Powered by vanch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