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现代装饰》三十周年系列活动“设计的善意”
时间:2015年5月30日
地点:兰州·台湾印象餐厅
2015年5月30日下午,《现代装饰》杂志社创刊30周年系列活动“设计的善意”走进兰州。这是《现代装饰》首次踏上被誉为“黄河之都”的兰州,我们感受到了兰州设计力量的团结。兰州站论坛参与讨论的既有高校教师,也有专注于室内设计一线的设计师,虽然大家观察及思考的角度各有不同,但各抒己见,各有生发。通过这次论坛,我们也希望设计师们能在喧嚣的社会中,静下心来思考,以期在未来能创造更有价值的设计。
本次沙龙活动由《现代装饰·家居》主编陈雅男主持。《现代装饰》杂志社总经理林松,CIID常务理事、甘肃专委主任/兰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苏谦, CIID理事、甘肃专委秘书长/甘肃华域上釆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徐岩,甘肃御居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黄伟彪,深圳建筑装饰集团设计院院长吴磊,CIID理事、甘肃专委副主任/甘肃陇海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设计总监王利民,CIID甘肃专委副秘书长/兰州中望装饰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牛正乐,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兰州什一筑空间设计咨询工作室设计总监范庆华,兰州石木空间装饰设计公司设计总监石怀念,兰州之和设计策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魏冬、设计总监成骏,兰州铭鼎设计公司总设计师金丰,甘肃典尚逸品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冷育新,兰州玉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孟祥礼,兰州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研究室主任马若琼,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院博士高莉 (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艺术),甘肃典尚逸品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师剑雄等参加了论坛讨论。
陈雅男:做设计,到底是为了什么?
今年是我们杂志创刊30周年,作为一本建筑室内设计的专业媒体,30年间,我们一直在见证和亲历着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在杂志创刊30周年之际,我们特别策划了系列主题设计师沙龙“设计的善意”,这既源自中国艺术史学家、清华大学杭间教授的著作《设计的善意》的启发,又试图在浮躁的社会中,呼唤设计师们能善待自己、善待设计。
随着室内设计的蓬勃发展,它也面临着很多困扰:利益的驱使、设计工期的客观条件、政令措施的介入等等,设计逐渐被创意与时尚绑架,设计的初衷也慢慢地被遗忘。那么,设计到底是为了什么,人还是物?风靡了近半个世纪的美国工业设计师亨利·德莱弗斯的著作《为人的设计》虽然讨论的是工业设计领域,反照至室内设计却仍很能说明问题所在,即设计应该是满足人的功能需求。接下来,我们会从三个方面去探索设计的善意,一是人性的设计的回归,我们如何让人成为设计的旨归;二是设计如何达到与环境和资源的融合。三是涉及到设计各环节的衔接问题,如何提早规划,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呼吁良性的设计业态。
苏谦:西部现代文明的发展需要更善意的设计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催生了整个国家现代设计的快速成长,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设计过于追求表面效果的奢靡,超越设计需求的夸张表达手法等现象,当我们意识到这些问题时,它已形成一种强大的潮流。西部人口与自然比例的相对合理,人们的生活节奏相对缓慢,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不同的思考,那就是设计如何使我们的环境显得更符合人性,从而体现出设计的善意。这方面西部是有思考和实践的:西安的余平老师从设计如何实现人的最本质需求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西部设计一个具有很高思想性和标志性的贡献。现在的我们该怎样做出更符合人性的设计?有了这样的思考,未来的人们才会感谢我们今天的清醒。在甘肃CIID专委申办CIID2015年会的过程中,藉西部拥有的苍凉壮阔自然风光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这样一个有深度的理由我们申办成功,但相对东部发达地区,我们西部现代文明的发展程度还是比较落后的,在今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希望能将现代设计作为现代文化的重要先导部分,推动西部现代文明的完全实现。通过类似本次“设计的善意”这样活动,让现代设计文化在西部形成良性的影响。设计虽是侧重技术型操作的专业领域,同时也需要设计师有丰富的思想和职业的善意。因为设计应该是充满善意的。
魏冬:“顾客是上帝”我认为这个不是以人为本
30年前提出的法则“顾客是上帝”,我认为这并不是以人为本,因为它忽视了服务人员的属性和感受。怎样帮助客户去选择客户,怎样对一部分客户的要求提出否定,用我们的方法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我在今年做的项目上,首先会考虑在场景里去做设备化和设备集成化,如何在这两方面的中间找到平衡,这也是以人为本,是工作的一部分。以宏观的角度来看,以前我们说高端酒店的零错误的要求,这个不是体现以人为本,应该允许它们之间有一些出入,这个出入是可以通过外围供应填平,在这个思考的层面你会发现其中一部分投入是可以节约的。可能五年后,整体服务行业面临的大台阶正是如此,那么如何跨台阶帮助服务类型企业的工作人员,提升职业自豪感和社会地位,这是我们寻求的最终解决方式。如何在设计环节的时候,在定位的方面,舍弃一些必要的顾客感受,把这些感受转接给具体行业里的工作人员,这或许就是以人为本,也是一个相对比较经济和节约的配比式投资。
冷育新:“善意的设计”给我们带来可持续的回报
我92年大学毕业后学习室内设计专业至今有23年,从事十几年工程之后转行做设计。开始我们公司定位的是高端设计,什么是高端设计?它是高消费设计还是高品质设计?矛盾点在于高消费的设计肯定会给我们带来利润,但高消费设计不一定代表高品质设计。事实证明,我们在完成豪宅设计项目结束后,客户并没有后续合作,原因是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后来我们发现,高品质的设计表达更能打动客户,客户后续的合作机会自然接踵而来。我觉得善意的设计给我们带来可持续的回报,长期坚持下来我们的设计会更加得心应手,回报也必将更加丰厚,做“善意的设计”,必将有可持续的回报。
牛正乐:没有甲方,设计师一定要给甲方当甲方
在内心浮躁的生活过度中,我们在寻找一种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也许是我所理解的“新常态”。前面谈到“以人为本”从设计理念讲这里的人是指人文精神,是满足不同地域、民族、文化背景的人们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需求。另一方面这里的人具体是指投资者、消费者还是设计者? 这是我们要全面思考的。尤其是地处西北边陲的甘肃,地势狭长、民族又较多的地方。设计对“人”的理解和认识可能会变的更加多样化和深入化。几年前听兰大一位老教授的讲课中提到中华文化不排除民族文化,相反是一种补充。这些关系的和谐要建立在善意的前提下去理解。设计更需要善意的去思考。但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即要考虑投资的成本与回报,又要考虑作品的质量与价值、还要满足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俗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消费者的需求和认可。所以设计是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在这个过程中当我们能够很好的控制好整个局面时,设计师可以帮甲方当甲方,我觉得这本身也是善意的设计。
吴磊: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民族,有它自身的认知,最后还是回到“善”
我们看到的一些复杂的设计是好的,但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民族有它的认知,最后还是回到“善”。设计的最后就是情感、场景、美学。设计对人也是一样,室内设计师所涉及的范围从成本、控制经营来说很广泛。我去米兰学习拜访过一位六十多岁前辈,她说她们的设计事务所不只针对一个环节,8个人的工作室,从业以来做过的项目很多,她们做的设计会让你感动,因为小到一个杯子都用心去完成,这就基于是对生活情感的表达。在中国,有民族的传承,属于我们的传统,所以我呼吁大家关心民族文化的遗产,把它融入到生活设计中。我认为应该让这个“善意”随着时间慢慢形成体系。找到设计师的根本,设计师到底想要什么,很多的人都在追求名利,但作为设计师最终是作品。我们设计院会把建筑、产品联系起来,还请意大利设计师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一站式的服务,细致到建筑、室内、艺术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在图纸上把问题解决,从思想层面解决。作为设计师,善意是把自己做好,内心里是善的。
黄伟彪:没有“善”的设计师行走江湖难以恒久
我的朋友们在延续这一种行为,他们把自己的审美和爱好融进工作的产品之中,在我们兰州当地是否可以来做?首先从善意出发,这个价值是体现艺术成就感,并不是由这个家具来创造这个利益。在今后,我们即使做不到一线品牌,但我们可以将产品延续更多的厂家,虽然做不到品牌方式,但可以做出产品,达到自己一定的满意度,让整个项目体现得更完美。其次将设计师本来价值观体现出来,在市场上现在每样产品出来之后,对市场推介,对人的自身审美观得到提升,比如近年,我们开始玩瓶瓶罐罐,看到别人玩我也尝鲜。接触新事物时,我也得到灵感,可以从本意去出发,“善”方能提高。这都是设计师具备的硬件,没有“善”的设计师行走江湖难以恒久。
石怀念:设计师的“善”体现在对客户服务时保持对客户的考虑
自古以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人本善和人本恶的问题,我们没有必要去强烈的区分开来。 我觉得设计师的善体现在对客户服务时保持职业道德这就足够了。我们遵循自己的设计理念时,给出设计方案,满足各方面的功能,完全尊重他们的要求,这只是概念。家装和工装的概念,我们的思维方式或许不一样,面对家装时的思维方式会比较单一,面对工装作为设计师的我们转换身份去思考一切问题时,这个关系会得到更好的处理。如何“以人为本”?作为我们西部人文景观不同,例如,给藏民去做床,他们会不喜欢,因为生活方式不同。包括西方建筑的风格用在我们的建筑上,也会显得与文化不协调。近年,全国建设的发展千篇一律,西部的楼和厦门、广州等城市没有太大区别,未来的发展需要一个健全的机制去规划。
范庆华:在独立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思考人性,是做设计的根本
从人的角度来谈设计的善意,它应该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作为设计师,思考的是人和环境、人和社会、人和人、人和物的关系。我们讲“以人为本”通常从人的角度去规划,以我们的行为、思想作界定,很容易迷失到盲目自我的欲望诉求中去。如果反过来,从客体的角度去看主体的“人”,我们会获得一个平等的机会。在宇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渺小的一份子,都是平等的。做设计的时候,我们应该怀有敬畏之心。同时,设计师应该研究人的的本性,而且,必须是要建立在独立的自我意识之上的,这应该是做设计的根本。东、西方的哲学总的来说是研究人和物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以及人和神的关系。设计本身就是体现设计师对这些关系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就设计而言,我们缺的不是技术和经验,缺的是在具有独立意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思想和知识体系进行梳理。一个完善的体系,它像一棵树会自我生长,由内及外,吐故纳新,和谐自然。当我们在种状态下思考设计,也许才会更有意义。
王利民:关怀甲方,劝导甲方生活的价值观做出改变
前两天我看到新闻,北京公安局销毁了660公斤的象牙,这一行为表明了中国对大自然的善意。目前,国家一直在强调提高国民素质。国家为何提出战略要销毁象牙,这是和我们当代工业化社会发展分不开的,例如某某地板业务发展基地已经转阵南美洲,意味着南美洲的森林在逐日消失。作为室内设计师我们提倡环保,这与当代的简约艺术风格背道而驰产生了矛盾,要改变这个观念,国民的思维体系要重新梳理,但作为室内设计师而言,不能用稀缺材料作为装饰的载体,那么我们还有什么材料可用?我们善意的表现,只能是尽量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怀我们甲方,劝导我们甲方对生活的价值观做出改变。外地的五星级酒店,用了大量的石材,我们认为从学术的角度是不对的,要适量而为。自身而言,根据我们的能力,来做自己的善意。
徐岩:每个人有其专长,同一行业可以搭建一个平台
设计产业链和建筑室内景观智能化该怎样结合?从建筑概念一直到最后完成,这本身就是风险。前段时间做了个项目,这次建筑我们关注的是材料,建筑和室内是空间概念,对方要求用传统的其它的方式去砌墙,我们空间减少了,便利的是房间隔墙放完线之后,智能功能型融入到建筑本身,隔音效果特别好。现在室内设计完善的很多项目,大部分甲方是无法承受昂贵的费用。我们设计师从开始就改正,避免以后砸墙。所有综合性的与同行业的专业互补,每个人有其专长,同一行业搭建一个平台。结合兰州CIID年会的场外展策划,让设计师的创意和多功能性的概念坐落在黄河风情线上,用这种方式,提供功能性的媒介载体,得到用兰州市民认可,企业认可,用本土的关注,把业内的东西做好。业内的设计师想到这个策略,本土的设计师把项目完善,政府来搭建平台,设计师的舞台必须是用作品体现的。
马若琼:我希望他们毕业后,是热爱我们这个行业的
我觉得理论需要与实践相关联。作为教师,在给学生们讲如何做设计时,经常是通过教授设计的基础理论入手的,自然的,我们会抬高它的地位。作为学生,如何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对于他们来讲,是在大学学习中面对的重要问题。基于以上种种因素,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去告诉学生,无论是做大项目还是小项目,我们应该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任何项目的流程是一样的,学生应该从小设计入手,逐渐适应行业特点,掌握行业要素,适应市场发展。我们试图从理论的角度去分析,让学生了解,我们是热爱这个行业的,所以我们从事这个行业。但现在高校的教育已经发生一些改变,当我们把设计理论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中时,有多少能带到未来实践工作中,他们占的比重是否是我们想的那样,预期的那样?有时候我会通过各种手段,在教学中去调动他们热爱设计行业的热情,但不可否认的是,从目前看到一些结果来讲,本科教育阶段已经和原来产生一定的区别。在我们讲理论的同时,也要求我们引领学生做实践工作。我们能够很善意地把这样的认知教给学生,让学生去热爱我们从事的这个行业。我们要有这种责任,把设计的善意教给学生,让他们有正确的设计观,设计方向,在未来去从事这个行业,我觉得这就是善意,这对我们行业发展起着孕育的作用。
高莉:学生应该与设计公司合作,提高自身动手能力
作一个好的设计师,尤其应该重视对本土、地域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借鉴,把这些资源融入设计,怀着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去做设计,可以体现出我们地域独有的人文特点。这实际上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交融的一种平衡状态。此外,我们西北地区高校的设计教学应该与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使设计的艺术价值、商业价值和文化传播效应得到共同的体现。因此,我认为在学生时代不能只停留在课堂学习而脱离社会实践的学习层面,应该广泛和设计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加强社会实践,提升学生感受和表达本土文化的能力。
期间,四川超宇建设集团甘肃分公司吴玮,甘肃御居专业设计公司于建波、张海霞、梁铎,兰州西瑞装饰设计公司彭剑,甘肃久达建筑装饰公司张皓,兰州汇石环境设计工作室万学汇,甘肃豪斯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贾遂勤,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唐振涛,甘肃建成建筑装饰艺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总监赵燕等设计师对“以人为本”这个观点也作了简短的论述。
最后,感谢甘肃青峰石材对本次沙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