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企业新闻
企业新闻

《现代装饰》杂志社重庆办事处揭牌仪式 暨“交融·助力·共赢”《现代装饰》设计分享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6-01-06|作者:昊星控股

2016年1月10日下午14点,现代装饰杂志社重庆办事处揭牌仪式暨“交融·助力·共赢”设计分享会在重庆市渝北区松牌路长安锦绣城锦绣时光会所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现代装饰》杂志社的主编陈慧中主持,《现代装饰》杂志社副社长以及总经理林松,台湾禾筑设计设计总监谭淑静,沈志忠联合设计设计总监沈志忠,华人照明设计师联合会会长谢茂堂,深圳市深装集团设计院院长吴磊,重庆品辰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庞飞,重庆函润照明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余显开,重庆太阁室内设计设计总监杜宏毅,重庆意象设计设计总监秦振,重庆海力設計公司总经理冯焕辉,艾唯(国际)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伍强,重庆知行营创装饰工程公司/【A&H空间策划】策划总监张虎,重庆甲一机电设计设计总监卓伟,汉邦设计公司设计总监罗玉洪,朗日设计设计总监夏朗,汉维设计设计总监刘攀,重庆DBD观廷设计机构设计总监邓劼,重庆点廓空间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张婷婷,G&D工作室设计总监刘俊豪,重庆皇顺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赵家琳,重庆意象设计设计总监高怀东等(排名不分先后)众多重庆的精英设计师及业界人士出席本次设计分享会。

 

 

 

 

 

 

 

设计分享会在介绍《现代装饰》杂志社的发展历程中开始,紧接着进行《现代装饰》杂志社重庆办事处揭牌仪式,荣幸邀请到这么多设计师朋友们与《现代装饰》杂志社一起见证杂志社重庆办事处成功落地重庆的历史时刻,由《现代装饰》杂志社总经理林松把办事处的名牌正式授予给重庆办事处的何涛女士,意味着《现代装饰》重庆办事处正式成立,可喜可贺。

 

授牌仪式现场 

接着《现代装饰》杂志社总经理林总回顾《现代装饰》杂志社与重庆设计师群体携手走过的五载春秋,对杂志社重庆成立办事处顺利成立由衷感谢各方的大力支持,并表示杂志社重庆办事处的成立,加大对重庆设计师朋友的关注、宣传和推广,希望今后能和重庆一线工作的设计师朋友有更多的合作来往,希望重庆的设计师群体能给予我们杂志社更多的支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共同携手,真正实现交融助力共赢。

 

众所周知,在华语室内设计圈子里,台湾和香港的设计水平一直以来是室内设计师们学习的标杆,今天活动有幸邀请来台湾两位知名设计师谭淑静和沈志忠莅临现场做精彩演讲,成就了这次难得的台渝两地设计师互动交流的机会,也借此机会促进两地设计师的交流,让山城的设计师们进一步了解台湾室内设计的发展概况,也给台湾设计师介绍内地设计发展的概况,达到真正的互相交融、彼此助力、实现共赢。

 

 

设计源于生活的细节关注空间疗愈功能

来自台湾的资深设计师、禾筑设计的设计总监谭淑静女士,已有近三十载的设计从业资历,其设计作品屡次在国际性比赛中获奖,设计作品深得业界的好评。老师介绍禾筑设计的业务主要以家装为主,并强调细节在家装设计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细节源于生活经历和生活习惯的细致观察,因此,空间设计要真正体现出能够安定沉静的生活空间。老师表示,随着经验的累积对设计的认识也逐渐深入,从最初理解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生,到如今认为保持热忱设计很重要,因为热忱是设计师坚持创作的驱动力,当设计师想要做设计,设计才可以延续。

 

 

 

谭淑静设计心得:

一、设计之初,整体统筹空间的坐向格局。光景、内外景布局,并要落实基本的步骤,看房子,实地勘察空间的潜力和缺点信息,再根据设计方案进行修补缺欠,发散创意为空间赋予新意,让空间设计层次感更丰富,落实好空间架构的规划工作。

 

二、设计不局限于空间设计,当设计师在空间设计施工的过程中遇到家具材料稀缺不搭之时,设计师仍需把设计使命延续到承接家具的设计和研发环节,让自己设计不受限,让设计成为可以持续行走的旅程。

 

三、设计是从既有的条件带着使役及永恒感的演绎。因此,女士倡导在座设计师们,若想要做什么,都在尽有条件下去创作,避免受限于时间和其他因素,也是做设计该思考的步骤。

 

四、对于设计,其实越少的东西,变化性更大,并可以尝试更多的可能性。

演讲中,老师侧重提到治愈空间这个清新概念,是否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小清新呢?

    “治愈”源于日本,就是让人觉得舒服,想要停留的空间。她通过客户的反馈而开始思考和深入探索空间的治愈技能。老师提出疗愈空间不限风格,但需留白,实现设计与无形的合一。老师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来分析来进一步讲解她的设计理念。

 

谭淑静疗愈空间语录

一,容器。首先空间其实像一个空的容器,然后,设计师的职责是好好打造这个容器,并处理好空间的虚实配搭,拿捏好空间的量体感和质感。

二、留白。在设计空间的过程中,预留好留白的区域,并要拿捏好留白区域与整体空间的比例,同时也要考虑留白区域色调与空间色调的和谐细节,根据具体实际运用设计技法巧化空间的狭窄,是空间清亮化,同时结合光与影的协调升华整体设计效果。疗愈

三、均衡。室内设计中,巧用光线,也是一门技巧。光其实也是一个质材质感并且可塑性强的元素,居家空间要注重灯光的打法,并利用好自然光和人造光,让光为你的居家生活增添情趣。通过选用灯具的配搭,折射出光和影交集的黑白空间感,让人莫名安静。

四、记忆。空间设计前期,要做好对业主的深入了解工作,并要走心把业主提及的生活记忆或者生活经历作为设计的元素,以此为业主打造一个充满暖意和自带疗愈功能的家居空间。

五、心灵。空间设计更深层次的意义是要彰显人性的关怀,我女士分享说,比较喜欢用角落来打造专属的安静区,让人可以安静。

六、自然。通过大窗户和大露台式空间的视野开阔,更好与自然合一,并通过绿植来增添空间的生态感。

七、质感。通过挖掘质材的疗愈功能,比如通过原木、玻璃、钢材、水泥砖、墙壁等材质来提现。

以上是谭老师分享的设计信息,看完否有种醍醐灌顶的感受呢?

 

放慢时间的脚步,发现设计的自然美学

台湾沈志忠联合设计的设计总监沈志忠则围绕“设计的本质美学”展开精彩的演讲。老师跟大家分享了他学生时代对设计艺术的探索感悟的历程,分享欧洲设计艺术创作所秉承的推崇独自思考,追求艺术灵感的创作态度。如雕塑大师罗丹所言,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一趟欧洲留学,改变了这位台湾学子对设计的看法,也打开了他通往艺术国度的道路,老师坚持倡导最基本的东西去诠释设计的美学,一堆废铁也有它专属独特的艺术之美,并结合当下设计行业的现状分享了他的得着。

第一, 沈老师一针见血点出了行业中存在的“老问题”--设计师如何与甲方建立好合作关系。沈总通过分享他的经历给设计师们支招,在做设计以前,可以先导入一个观念想法最基本的东西,挖掘生活基本元素的独特性,并引导业主进入你的设计意境中,耐心去跟业主讲设计,当我们在讲设计的时候,都跟我们客户这样讲,我在跟你做的是一种设计,跟你表达的是一种思维逻辑的整合,是一个架构的整合。所以我们公司在行动方面有一个独特性的方向,有一个具体性的方向。我们想要去表达,或者对这个社会发生话语权。设计师来引导业主去发现设计项目中所蕴含的生活设计美学,要知道并不一定是物质买得到的最贵的东西绝对是好的,要善于回归生活的本初。
    第二,对于设计师而言,时间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而设计师往往不重视的是关于慢时间的概念。设计急不得,设计是需要慢时间来渲染灵感,放慢你观察的脚步,看看光影的变化,真正透过感官间的交流激发思维的碰撞,透过不停地探索来挖掘事物的美,以设计为媒介,与日常生活互相建构,那么设计出来的空间就能与人的生活轨迹记忆是相互吻合的,设计师做设计的还是要有厚度的,而不是只专注于把想要的呈现而已。所以,我们公司喜欢跟业主产生对谈,唤醒他们对生活生物的兴趣,更新他们的消费观念。当你开始慢慢跟他们聊的时候,他们开始慢慢的表达,可以延伸出很多设计的灵感来的。
    最后,沈老师提到本质美学这个概念,他希望本质美学能唤起人们对设计价值的思考。其实,我们生活中所有的物品物件,当你重新与它产生对话,倾注更多的感情在当中,它会被重新赋予新的存在价值。

 

 

    演讲结束后,大家仍沉浸在意犹未尽的氛围中,非常感谢两位设计师的精彩演讲。

 

 

进入沙龙互动环节。今天互动的主题是交融助力共赢。杂志社成立重庆的办事处,也是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和机会,尽到我们媒体的责任来做一些事情。

 

 

Q
面对现在整个经济社会叫嚣的“纸媒必死”的趋势,在面对这样窘迫的环境下,是否有人曾思考过“纸媒”死了,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吗?
A
? 沈志忠:我前段时间接受台湾一家室内杂志的专访,记者把我十年前的设计作品再度拿出来缅怀追问我的感触。坦白言,如此满有诚意的细节,我颇为震撼,这些东西我都忘记了,但再度看到这些作品,感觉很不一样,这是在催促着我要多回头看看自己的设计历程,多做阶段总结,把曾经的工作印记真正铭记,而不是过了就忘了那笔人生财富。其实,这就是杂志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付出是为了提醒我们设计师要多总结,他们如同一面镜子,发射出我们室内设计的发展点滴,也让我们看到我们设计发展的历程进展,这是杂志媒体的独特性所在。
Q
台湾设计发展已经形成成熟的体系,公司的规模不大,却能做出众多优秀的作品来,那对于内地设计公司规模的探讨,又该如何思考?
A
? 谭淑静:每个设计公司都会遇到他自身成长的瓶颈,但你要明确你的方向并要根据所在的市场去做调整,并要深入剖析你当初建立公司的初衷,你的想法和目标,这尤为重要,当你真的遇到困难需要改变的时候,你的核心想法要坚定,并随之做出适度的调整。
? 沈志忠:对内地设计公司的大体印象是,公司规模都不小。既然建立公司,“大”是公司发展的使然目标,所以,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后面的路程会愈加困难,所以,除了设计以外,管理者还需要一股坚韧的傻劲,拿出你对设计的执着和热忱,这些都会驱动着你勇敢无畏走下去。
Q
设计师邓劼提出,内地设计与台湾设计仍有很大的距离,内地设计该如何发展下去?并希望两位演讲嘉宾能给予青年设计师在设计初期可能会遇到的瓶颈期一些宝贵的建议。
A
? 沈志忠:首先,台湾也经历过现在内地设计发展所面临的过渡阶段。其实,现在内地的年轻设计师开始在慢慢改变,已经开始转换思维,仍需时间的磨练,再者设计是一个生活性的东西,年轻的设计师需要每天都保持着思考的状态,日积月累理出自己的一套设计思路,并要学会做好应对未来市场的准备。
? 谭淑静:对于内地设计的市场发展现状而言,要以本土的市场需求来看待问题,无论哪个地区的设计,都有自己本身具备的独特性,但是,为了更好发展,还需多看外界的亮点,通过学习再深入思考,回归到市场的问题上,每个地区面对的市场不同,设计公司要跟着整体市场的状态一起并行,多充电,要学习。
    我们《现代装饰》杂志社走过风雨三十载,离不开外界各方的支持,在此,我们想听听大家对现代装饰杂志社未来发展的建议。

 

    我们《现代装饰》杂志社走过风雨三十载,离不开外界各方的支持,在此,我们想听听大家对现代装饰杂志社未来发展的建议。

谢茂堂:古语云,三十而立,你们杂志社已经成立了三十年,所以,杂志社要站起来,不用怕,三十年的积淀,要坚持初衷,致力于注重原创和细节,更多地诠释室内设计的正能量,让更多的室内设计师能够有更多学习的机会。

赖旭东:随着移动网络的兴起,我们基本都不看杂志了,但是,会花上2个小时来看翻阅公众号,看到好的图片可以直接存入,并方便做提案,所以,《现代装饰》可以结合时下的潮流在公众号上多推送优质内容。

吴磊:作为一个见证《现代装饰》一路成长的设计人士,必须肯定《现代装饰》的改变,包括媒体的东西,一系列来改变未来的方向。我觉得作为一个媒体,应该有自己核心竞争力,如何把设计资讯更好呈现给设计师,呈现给所有人的观念和思考,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思考,这个媒体是没有核心力的。作为一家纸媒,《现代装饰》可以深入探究,反其道而行之,怎样引导读者关注到书籍本身具有的人文质朴触感,这是冰冷的电子阅读器所未能代替的。

罗玉洪:其实, 纸媒书籍和网络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共存的,纸媒和书籍可以触摸的质感,不受限于外界信号和设备容量的牵制,可以随手阅读和做笔记,所以,纸媒仍是一个不被代替的媒介。《现代装饰》提到的是当下的设计潮流和思想,可以反映过去的乃至去设想未来的,从设计的技术到设计人的生活态度,到设计人各方面的分享,从新的角度和去揣摩新的设计观察。

 

 

 

 

 

借着这次设计分享会,《现代装饰》现场就杂志名称更改的计划,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 刘俊豪:可以尝试更改的,因为传承是一方面,创新也是一方面,华丽转身不是不可取。但同意东哥的意见,改名衔接力度要跟上,毕竟老客户和新客户都有一个认知度和接受度的问题。而且杂志内容量的扩充,还更适合整个行业的发展。我只是一个拥有二十年阅读经历的老读者,它在我的脑海里面是一个符号,改名以后,或许脑子里面想的还是《现代装饰》,不过,现在大家的接受都蛮高的,只要做好必要的宣传推广,读者都能很快接受的。关键还是内容,现在,都是标榜内容是王道,做好内容才是至关重要的。
? 庞飞:其实对于杂志更名,作为老读者的我,难免会有触及怀旧情结的感伤,还没毕业我就在看《现代装饰》,对它蛮有感情的。当然如果说改的话,包括重庆整个中国,大家其实接受度是很高的,而且本身来说,从内容上还有整个媒体的转型,可以把现代装饰杂志这个LOGO可以融入一下版面,让大家看了以后还是可以看到《现代装饰》杂志的历史标识,让有怀旧情结的设计师,特别是我们这种对《现代装饰》杂志有情结的人,还是可以看到它有原来的影子,感觉更亲切。

 

 

? 秦振:我觉得一个纸媒,《现代装饰》杂志这是一个载体,载体当中所有呈现给读者是一个感受,当代社会互联网的传播,可以做一些大型推广活动,并适当融入生活的东西,大众更愿意接受。名字可以尝试做得更国际化一点,更大胆一点,因为读者他关注的,杂志的名称没有太大的关系,重要的还是内容,只要内容做好了,哪怕没有现代这两个字也没有关系。

 

 

夏朗:其实我认为是可以改的,用设计冠名可能更好,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设计家,设计这个概念非常大,包括现在的软装配式,景观建筑什么都可以来。因为我觉得设计的范畴非常大,不局限于我们做室内设计,这个可以改的,纯粹是建议。

本次交融·助力·共赢设计分享会在一片热闹讨论的氛围下画上圆满句点。感谢重庆的设计师们对我们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也感谢来自台湾的设计师们的精彩分享,随着《现代装饰》杂志社重庆办事处的成立,期待今后能与重庆的设计师们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习大大说,梦想只要去坚持,总会实现的,让我们互相勉励,坚持对设计的梦想,坚持为设计发声的媒体梦想,相信梦想都会实现的。

 

 

 

 

 

 

 

COPYRIGHT © HOWSTAR HOLDINGS 深圳市昊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2132139号-2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0089号Powered by vanch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