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企业新闻
企业新闻

“设计互联”中外设计营商峰会干货整理!

发布时间:2017-12-01|作者:昊星控股

 

 

 

由《现代装饰》主办、万众城集团与昊星文化传播联合承办的第十五届(2017)现代装饰国际传媒奖之中外设计营商峰会于12月1日下午成功举办,主题为“设计中的设计-设计互联”。本次活动由现代装饰杂志社的主编陈雅男女士主持,峰会以设计为导向,连接国内外设计市场互联诉求,共议项目合作的方向与可能性,以期共建良性的共赢平台。

 

峰会上,世界知名设计大师、国内外一线设计师及国内知名房开企业等甲方代表齐聚一堂,大家就各自感兴趣的议题,包括设计合作、项目投标、设计费用等交换意见,共同探讨了国内外设计市场合作的可能性,以及在设计领域内的深度合作。

 

 

 

 

活动开场  

 

 

 

 

 

 

 

 

主旨演讲

 

 

 

1

 

   何宗宪:

这次的主题是“设计互联”,我希望从三个部分来看设计中的设计,谈谈怎样重新把设计看到另外一个领域。首先,设计当然离不开生活,从生活角度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设计和生活的见解。接着,能生活得好,健康是必要的,我也会举三个例子,讨论在设计中如何将健康体现出来。最后是未来,作为设计师一定要有前瞻性,我们要知道怎么推动将来,为下一代或者自己设计师的将来。

 

 

 

1. 生活

在香港,我们是在一个很窄、很有压力的空间生活。但我认为香港也有另一种风景,在这样一个不佳的空间更能体现我们的智慧。空间需要呼吸,我们要用不同尺度利用不同的空间,找寻在生活空间里面的一种互动。再到新加坡。我在新加坡长大,新加坡让我学到了生活的态度。我们在新加坡做了一个建筑,考虑到这家人在新加坡生活的状态,我们只做了屋顶和弧面的墙,把所有内容包在里面。我从这里学到,虽然美学没错,但我们要先享受真正生活的状态。

 

 

来到国内。最近我们做了一个样板房,这栋新的住宅有个很好的想法,开始想把住宅个体化,而且把它变成一个垂直的村庄,不同单位变成一个新的垂直的村庄和部落。我们希望未来的住宅应该发展更多的可能性。最后到悉尼。我们做了一个住宅,客户希望它有都市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有澳洲生活的悠闲感觉。我们只用一个弧线,连接起了自然和七个单位不同的家庭。从这个案子我知道了设计关注的不仅是美学,更要注重设计中的设计,设计的初衷是什么。

 

2. 健康

 

设计怎么健康一点?真的可以。在设计会所的时候,我们将所有的钱花在最贵的器材里面,我们希望所有的活动是活的,是真的可以用,而不是拿来看的。而对于医疗诊所,很多设计还是停留在服务医生、服务他们的流程,我们最大的忽略就是病人的心情。我们在香港做了一个医疗诊所,想让病人看到曙光,想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我们在很贵的空间里面浪费了一个很长的走廊,希望病人慢慢走进来看见曙光,再开始治疗的流程。好的景需要留给病人,而不是留给医生。我相信设计真的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状态,可以把我们变得更健康。

 

3. 未来

我想分享一个案子,就是小孩的将来。我们在悉尼做了一个小儿游乐区,看到了其实玩后面还有很多哲学。我故意做了很多可以躲起来的空间,停留一下,或者是一个气球会躲在上面不肯走,这些都能让小孩可以沉入自己的世界。我很高兴可以重拾好玩的东西,也希望把这些带给现代人。在未来,我希望看到设计师可以多走一步,把我们已经不见的,或者应该重新拥有的能力和感受抓回来。

 

 

最后我也希望以这个案子作为结尾,在设计中的设计,我们寻求的未来不一定是最炫最酷的设计,而应该是最适合我们的设计。谢谢!

 

 

P A L Design Group 设计董事 、香港室内设计协会会长

 

 

2

 

   Peter Pichler:

 

大家下午好!我是Peter Pichler Architecture的创始人,今天我要谈一下目前我们做的一些项目,这些项目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也会谈到。我们目前正在做米兰办公室的项目,非常幸运,在过去两年中赢得了一些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奖项。我们还在阿布扎比和意大利做了一些住宅项目,明年就可以做好。我们在阿布扎比的酒店项目,在明年4月,我们会在米兰一些活动上展示这个项目,到时候会有一周时间来看很多设计作品。我们在两年间做了很多项目,在意大利有一个组织叫做年轻设计师商会,这些设计师可以一起来合作,做很多不同的项目。对我来说,建筑不仅仅是物理的,当然了要处理物理因素,有很多参数,包括文化、地理、技术等等各种因素的参数,还有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一些因素都需要考虑。

 

 

 

在几十年前,所有的城市都想现代化,所有的城市都一样了,现代化的模样都是趋同的,人们到底如何居住,如何进行建设,我们需要考虑到底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如果设计师可以做更好的设计,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尊重设计这件事情,我在建筑设计的时候,总是有一些特定的文化因素需要考虑。意大利Oberholz山林餐厅是我们的第一个项目,也获得了奖项,我们要创造一种结构,面对三座山,就要尊重这种传统,我们做了一种拱顶,克服了在两千米的高度施工的难度。我们尊重本地本族的风格,去研究当前的环境,从而尊重传统,尊重历史,这也是文化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可以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出非常好的现代建筑。

 

 

提到当地的特征,我一直在仔细思考,我们有非常好的自然环境,有非常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我们在阿布扎比的私人别墅项目很大,在这里,所有的东西都不一样,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去了解风土人情及人们的思维方式,理解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整合内部和外部。在阿布扎比的文化中,隐私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尽量把他们的隐私保护做得更好。这个项目在明年正式开始动工,我们希望和工程师进一步优化整体设计和框架、布局。

 

 

 

在很多项目中我们会融入不同或是有关的文化,对于我们来说,在这里可以建一个独特的建筑,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设计中有很多的可能性,我们做好了,就可以受到欢迎,即使本来默默无名,但是做好了就可以吸引很多人过来体验和参观。谢谢各位。

 

 Peter Pichler,意大利Peter Pichler Architecture创始人兼主设计师

 

 

 

对话环节

 

 

 

 

 

全球化的互联时代,设计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立足区域,放眼全国,连接全球。本次中外设计营商峰会,除了邀请世界知名设计大师进行主旨演讲,诠释其最新的设计理念及实践案例之外,同时我们还邀约了国内外一线设计师及国内知名房开企业等甲方代表共同参与峰会。

 

 

 P A L Design Group设计董事、香港室内设计协会会长何宗宪老师担任本次论坛的互动对话环节嘉宾主持。

 

 

▲Peter Pichler

 

 

我觉得年轻的设计师需要考虑他的设计是否能与周围的环境做很好的整合。至于更多具体的建议是怎样的呢?我想所有人都需要发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所以需要去旅行,发现更好的自我,同时也看一下别人在做什么,回国后你会对于整个国家有更深刻的认识。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看一下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从而在建筑设计中作出相应的调整。作为设计师,我们要有非常前瞻性的思维,或者说我们的思维应该要更深刻。

未来的生活和居住形态到底是怎样的?我们需要与开发商一起合作与讨论,考虑业主到底想要什么。作为建筑师,我们可以在业主设定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发挥,如果你的业主非常好,你可以去要求突破某些边界和限制,但是你要确保业主知道你想要干什么,建筑师和开发商、业主之间都要有非常好的沟通和理解。20年前,中国还是相对封闭的,而现在的中国也在大力发展很多行业,比如电动汽车,在美国有特斯拉,在中国也有很多公司开发电动汽车,这些都是为了节能。像特斯拉这样的公司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他们实际上是在出售一种生活方式,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对于我们来说,也要考虑如何去出售生活方式,在建筑过程中定义新的生活方式。在中国有很多很棒的共享单车,这些新的生活方式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JAN FELIX CLOSTERMANN 杨克

 

Jan Felix Clostermann(杨克)

柯路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董事兼创始人(之一)

 

我虽然来自德国,但我在世界各地都做项目,所以眼光也不局限于德国。不管什么类型的建筑,我们都要让建筑与人们产生情感上的连接,这样我们的作品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需要通过设计和建筑来改变人们的行为,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在设计购物中心的时候,我们经常遇到很多问题,还需要充分考虑当地到底有哪些因素跟购物中心能形成兼容性。

我们看到整个世界正在发生变化,有很多新的东西出现,所以要考虑一下我们到底可以做什么。在未来,设计师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我想这取决于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这当中,有些话题已经变成了陈词滥调,例如可持续发展,还有东西方文化对比。当前,我们确实面临很多困难,我来到这里,就是想与大家交流。在中国,有些法规确实让我们感觉到无奈,这导致我们的设计没有办法实施。目前,我们在努力实施一些设计点子,在现有预算以及法规的约束下,尽可能地实现我们的一些好的想法。开发商也会与我们合作,一起来改变未来或者创造未来。

 

 

 

田中义彰 Yoshiaki Tanaka

田中义彰 Yoshiaki Tanaka

日本TSC Architects创始人

 

人和建筑设计是靠得非常近的,因为人们的活动都在建筑中进行,所以好的建筑会让人们觉得开心。我们要考虑项目所在地的特色以及在地性,这样建筑才会变得更有意义。如果建筑设计能与环境整合为一体,那么我们的设计就是非常成功且有生命力的,人和建筑也因此能得到更好的整合。

我们应该对建筑的内部和外部都进行仔细的考虑,探索一下内部和外部的边界在哪里。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才能更加关注人以及人的需求,并考虑到底要如何在设计中去满足这些需求。还有很多地区性的因素以及文化因素,都需要在内部和外部的设计中得以考虑,并从中获得新的灵感和点子。 

 

 

张力

张力

上海飞视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

 

我主要是以做地产项目为主,所以全国各地区都接触过。就我的体验来讲,中国的地域性非常强。例如城市之间的差异,南北地区的差别。虽然可能我们服务同一家地产公司,地产公司不同的城市公司之间也会有地域差别,这是他们自己非常明确的。虽然我们是做室内设计,但是越来越多的地产商管理者越来越重视室内建筑和景观的三方融合,就我们而言,我们注重室内,从建筑优化到对景观的要求来整体整合做,对于建筑和室内的人对周边环境的看法,是越来越讲究互通性。可能以后的设计和发展,地域是一大方面。整个人生活的环境不仅是内环境、外环境,还是中间的灰空间,都有一个互动的交融方向。

 

刚才杨克老师提到国内有很多规范,这些规范也是很多年积累下来的,但是它的更新速度远远比不上我们的生活改变的态度,我们的设计已经决定了你做的产品就是他们的生活,你不是做一个个体,而是在做群体的生活。这样我们更需要你所面对的群体生活方式来做你的设计表达,这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们拿到这些规范还是那一代人的规范,包括我们现在建的一些户型,可能豪宅是另外一会师。有时候设计师有自己的想法,更多倚仗于开发商的界定和法规进步的探讨,这是大家一起值得思考的问题。

 

 

 

李益中

李益中

李益中空间设计(深圳、成都)创始人、

都市上逸住宅设计创始人

 

地域是指不同的地方,而不同地方意味着有它有不一样的气候,不一样的人文,因此其建筑形态是不一样的。从我自己这么多年的游历和感知来看,东西方建筑师所做的作品,更多是来自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就是世界观、价值观的差别。举一个例子,华人建筑师的代表人物贝聿铭,他虽然成长在国外,在国外学习工作,但是他的所有建筑精神内核是非常东方的,注重与环境的和谐,看起来四两拨千斤。用现代形式和古老建筑做对比,这是东方思维。扎哈则是一个特别独特的代表,其他西方建筑师可能没有她表现得这么明显。如果东西方建筑师能够相互学习,把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应该可能创造出更加完美的建筑。

建筑是为人服务的,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但是现在很多建筑师只关注了形式,而没有关注形式背后的东西。我是南方人,广东这边有很多老建筑是骑楼,不管刮风下雨,人们都可以在街上行走,但是北方没有,因为下雨比较少。因为气候不一样,所以城市风貌可能不一样。建筑要以给人们提供方便的形式而存在,为我们遮风避雨。中国人的智慧就是在地性的智慧,能与环境进行结合。如果你要做建筑,一定是要回应人的需求,回应这个形式背后的需求。我一直反感很多国际化的东西,是因为它没有研究在地性。建筑师一定要做出一个让人们在这个城市当中感到幸福的一种建筑,而不是形式的东西。建筑为人服务,但是人是向前走的,也是在发展的,生活习惯可能在改变,也随着科技的进步在改变。所以未来的趋势怎么样,要研究科技和人的相互关系。作为一个设计师,需要关注当下这个时代,当地的气候,当地的环境,才令到产生不同形态的东西,通过建筑的形态表现出来。 

 

 

 

彭征

 

彭 征              

广州共生形态设计集团(C&C DESIGN)

创始人、设计总监

 

我觉得在全球化的今天,实际上世界变得越来越扁平,人们的生活方式会慢慢趋同,真正站在国际化视野的设计师会更多关注设计的当代性和在地化设计。我认为设计师,尤其是在这个新时代,设计师考虑的一些问题要更具前瞻性。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在他的世界大跃进中说,世界建筑的未来在中国,我认为他说的是世界建筑的市场在中国。中国的快速发展,这几十年举世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快速发展。但是国际化给中国城市带来了很多负作用,需要我们去消化,需要我们设计师去解决。设计师需要更多去关注时代问题,而不是拘泥于东西方所谓的设计风格和形式。

 

 

 

钟华

钟华

万众城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从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从房价一味高涨到现在十九大之后的推共有产权,这说明一个趋势,更多的人会住一些空间比较适中或者比较小的空间,从家的角度来看,要注重收纳。另外是它的个性化,因为现代90后、00后对自己空间的个性化设计要求极高,要求与众不同。第三点,结构和装饰,设计师应该更加注重考虑结构美。不用太多装饰,梁还是梁,柱还是柱,墙还是墙,这种结构美是最自然环保的,这是我对于住宅的理解。从商业的角度,对于一些大的购物中心,应该理所当然考虑周边社区,尽可能考虑给社区做一些公园概念,不管是人气还是便利,或是回馈社会,都是很好的一种做法。

我认为建筑的未来,应该先看汽车这些年的发展。现在世界主流国家都已把汽车列入了日程表,从原油汽车到环保汽车的变革。建筑可能也像汽车一样,以后更多注重它的生命,它的建筑是有生命的,或者是叫绿色建筑,会呼吸,会绽放美丽。另外一点,建筑应该要考虑共享。设计更多把户型缩小,把配套社区的共享空间增大,甚至现在中国也在推一些共享房屋,共享房屋与设计可能也有关系,怎么样让客人可以住在你家,但是中国的传统很难,如果建筑多样性可以变,这种可能是存在的。我是这样理解的。

 

 

 

陈广雄

 

陈广雄

深圳半岛城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高级设计总监

 

对于地域,刚才各位嘉宾说到了文化、区域气候、材料等问题。这些我都非常认同。另外,在我们做设计的时候,还要重点考虑设计的落地性。落地性针对不同的建设者有不同要求。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工艺特点,各种比较先进的工艺都可以,但是如果到了三四线城市,又确实做不到。设计师不是要展示高超的画效果图的技艺,而是要考虑这个设计必须能被当地技术展示出来,这也是很重要的。

刚才讨论建筑是否是为人服务的?设计是否为人服务的?空间是给人用的,设计的东西肯定是为人在服务,我认为这个道理是这样的。对于设计这种需求,我们当时上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的设计三要素是适用、经济、美观。经济性方面,在某些场合可能不是很重要了,但是我认为“适用”是永远排在第一位的。第一是功能的需求,第二是精神层面的需求。我们的设计首先是基本的功能需求,精神层面就是地域性的人文、文化,各个区域的文化需求。美观属于这一方面的需求。 

 

 

 

 

现场花絮

 

 

 

 

 

 

 

 

 

 

合影留念

 

 

 

 

国外设计师合影

 

台湾设计师合影

 

大合影

 

 

 

 
COPYRIGHT © HOWSTAR HOLDINGS 深圳市昊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2132139号-2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0089号Powered by vancheer